huohutiyu

咨询热线:400-658-0379

联系电话:13526999888

传真:0379-65160018

地址:洛阳市涧西区西苑路与天津路口云峰国际B座402

产品展示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产品展示

“双碳”战略下长三角区域静脉产业园发展与投资

更新时间:2024-03-13 12:26:27来源:huohutiyu
2006年9月,国家环保总局实施《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同年中国第一家静脉产业类
相关介绍

  2006年9月,国家环保总局实施《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同年中国第一家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青岛新天地静脉产业园创建,静脉产业在我国正式成为一门独立产业。2016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联合印发《关于逐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作的意见》,提出积极开展静脉产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静脉特色小镇等建设,各地陆续着手规划建设,静脉产业的园区化逐步实施。

  政策驱动下,静脉产业作为“无废城市”建设重要抓手,并纳入“双碳”战略轨道。2019年国务院发布《“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提出以大宗工业固态废料、主要农业废弃物、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危险废物为重点,实现源头大幅减量、充分资源化利用和安全处置,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确定首批在深圳、重庆等11个城市开展“无废城市”试点,静脉产业园作为“无废城市”的微观形式,成为“无废城市”主要实现手段之一。2021年12月,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等18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提出大力推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发挥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推动实现碳中和。将静脉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无废城市”建设,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静脉产业纳入国家“双碳”战略实施的的轨道,开启新的发展阶段。

  长三角区域积极地推进,静脉产业高质量发展居于全国领先。其中,上海在国内较早引入静脉产业,大宗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率继续领先全国,再生资源产业化利用较快发展;其管理服务逐步向“精准化、精当化、精细化”提升,全市资源综合利用总体水平领先全国。浙江、江苏也是国内静脉产业居于全国前列,已经基本实现了静脉产业园地级市全覆盖。2020年2月,浙江省政府印发《浙江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提出到2023年底,全省所有设区市及50%的县(市、区)完成无废城市建设,并在2022底实现全省城乡垃圾分类全覆盖。基本实现产废无增长、资源无浪费、设施无缺口、监管无盲区、保障无缺位、固废无倾倒、废水无直排、废气无臭味。2022年1月,江苏省印发《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提出以大宗工业固态废料、主要农业废弃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危险废物等五大类固态废料为重点,推动固态废料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迈上新台阶,到2025年,完成全域“无废城市”建设任务,4个以上设区市建成国家“无废城市”,到2030年,所有设区市均达到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要求,将静脉产业和“无废城市”建设,纳入“双碳”战略时间轨道。

  静脉产业产业园区化、综合化发展的新趋势明显。在国家大力推行“无废城市”和“循环经济”政策下,静脉产业园成城市固废实现健康循环的重要模式。近两年新增静脉产业园数量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2018年和2019H1全国新增静脉产业园数量明显地增长,分别为9个和13个,投资总额分别达100和198亿元。除国家层面外,部分省份和地区也针对静脉产业园制定了规划和支持政策,其中,河南省,以及长三角区域的江苏、浙江等地规划的静脉产业园数量较多。由于静脉产业园具有减少邻避问题、便于集中管理、逐步实现垃圾零填埋等多个优点,符合国家无废城市的发展的新趋势,因而在解决城市固废处置问题上慢慢的受到地方政府的青睐。静脉产业的综合化发展的新趋势明显。静脉产业园在布局形式上包括两种:一种是传统型,以实现一些基本功能为主,如处理生活垃圾或工业固废,适合中小城市;另一种是综合型,集固废综合处置、资源循环利用、环卫科学技术研发推广、环保宣传教育等功能于一体,适合大型城市。从各地的静脉产业规划布局上看,综合型的规划成为明显的趋势,以园区作为整体考虑,紧密联系园区的空间布局和产业链设计,将园区划分为工业区、研发区和管理区,例如上海老港静脉产业园区,规划了生活固废处置、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示范、循环经济教育示范、环保科创中心等综合型功能园区。

  “双碳”战略下,静脉产业的重点领域,依据3R原则,分别从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以及再制造三个环节实现碳减排。首先,源头减量方面,主要降低资源、能源的消耗,从生产源头降低垃圾产生量,或采用便利于后期回收生产模式来实现,重点领域包括建筑领域的以被动式建筑为为主的绿色低碳建筑,以装配式建筑为主的便利回收模式发展,其它还涵盖通过绿色设计,减少包装量材料使用及塑料包装的使用,改用可降解材料等;其次,资源化利用方面,是在经过源头减量后,把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资或能量实现资源化利用,具体形式可包括垃圾焚烧发电、市政污泥处理、土壤修复等;最后,再制造领域,把回收利用的资源,进行再加工再生产的过程,实现从消费品到新的消费品,完成物资生产的循环。包括建筑材料再生产,废金属再生产、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等。三个过程紧密衔接,互相联动配合,共同完成从产品设计-生产-消费-回收-再制造,最终到新的产品过程中的完美循环体系。

  建筑领域是碳排放的重点领域,主要基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建筑材料的生产贡献大约15%左右的总体碳排放,另一个是建筑运行过程中,据统计,2020年,我国建筑行业运行碳排放(包括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约为21亿吨二氧化碳,占全国总量的 20% 左右。装配式建筑和绿色低碳建筑的发展,主要是从建筑材料的便利化回收、建筑节能、以及能源清洁化电气化推动碳减排。本文不再详细分析,看参考另一篇研报《“双碳”战略下的零碳建筑发展路径与投融资》。

  集中供热是清洁供热的重要方式之一。集中供热与传统的分散供热相比,具有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能源等优点。相对于单独供应电力和热能,区域集中供热更具成本优势,通过高效安全的泵送系统,可以向大规模的居民区同时提供电力和热能。以煤炭锅炉为例,分散式小锅炉生产能源利用效率40-50%,而集中供热所用的大型锅炉生产的能源利用效率高至70%-80%。此外,用集中热源代替众多分散锅炉,可将污染物从面排放变为点排放,能够集中、有效处理污染物,减少排放量。

  城市民用建筑集中供热成为现代化城镇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城镇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热电联产是目前能源利用效率最高的能源利用方式:每一万千瓦装机与热电分产相比年节约标煤一万吨。热电联产具有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提高热质量、增加电力供应等综合效应。我国集中供热已形成了以热电联产为主,集中锅炉房为辅,其他方式为补充的供热局面。据相关统计,我国供热产业热源总热量中,热电联产占62.9%,集中锅炉占35.75%,其它占1.35%。热电联产的建设是城市治理大气污染和提高能源利用率的重要措施,是集中供热的重要组成部分。

  集中供热行业未来需求大,前景广阔。至2019年底,全国集中供热面积达110亿平方米。北方城镇供暖能耗为1.91亿吨标煤,约占建筑总能耗四分之一。随着城镇化推进,我国冬季供暖面积以年均约10%的增速增长,在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大力提倡“节能环保”的大背景下,集中供热作为一种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的供热方式已经逐步成为了我国城镇的主要供热方式,我国各地方城市集中供热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核能将成为低碳能源供给的重要补充,是一个极有前景的领域。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发布。其中关于核电方面,《意见》明白准确地提出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积极稳妥推进核电余热供。

  核能供暖和煤电厂供暖原理相同,都是电厂余热利用。主要是从核电机组二回路抽取蒸汽作为热源,通过厂内换热首站、厂外供热企业换热站进行多级换热,最后经市政供热管网将热量传递至最终用户。核电站与供暖用户间有多道回路进行隔离,供暖方、采暖方之间只有热量交换,不存在别的任何介质传输。核电机组热效率高且无碳排放,专家测算,利用沿海核电余热,可满足沿海至腹地200公里至300公里范围内、近70亿平方米建筑冬季供热需求,约占我国北方城镇未来供热建筑总量的三分之一。

  案例: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创建项目。2021年11月,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二期450万平方米项目在山东海阳投运,供暖面积覆盖海阳全城区,惠及20万居民,海阳成为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同时,海阳居民住宅取暖费每建筑平方米较往年下调1元。项目是从核电机组二回路抽取蒸汽作为热源,通过换热站进行多道隔离、多级换热,最后经市政供热管网将热量传递至用户。该项目由海阳市政府牵头,国家电投山东核电与地方热力公司配合协作,共同推进。国家电投山东核电与国核电力院、国家核电(上海核工院)、哈汽研究院一同研究对电厂做改造,为热力企业来提供热源;热力公司负责供热管网建设运维及为用户供暖。

  该项目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方面具有非常明显优势。海阳核电厂热效率将提高3.25%,预计每个供暖季节约原煤1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8万吨、烟尘691吨、氮氧化物1123吨、二氧化硫1188吨,相当于种植阔叶林1000公顷,将改善海阳供暖季大气环境,减少环保投资、缓解燃煤运输压力,对保障北方清洁供热、促进“碳中和”目标具备极其重大示范意义。

  多重优惠政策支持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发展。环保行业作为战略新兴起的产业,一直受到政策的大力扶持。其中,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受制于居民垃圾收费制度不健全,仅靠政府补贴垃圾处理费企业难以盈利,因此税收补贴等优惠政策相对较多。 目前,主要优惠政策有:电价补贴:垃圾焚烧发电厂在吨垃圾发电量不大于280Kwh 时能够轻松的享受国家 0.65 元/Kwh 的电 价补贴政策。增值税:1)发电部分:即征即退 100%;2)垃圾处理:2015 年 7 月 1 日之前免征,之后即征 即退 70%;3)企业因违反税收、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受到处罚的,自处罚决定下达的次月起 36 个月内,不得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 所得税:有合法运营权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在缴纳公司所得税时能够轻松的享受国家“三免三减”的税收优惠政策。

  人均固废清运量将持续增长,焚烧发电成为主流。美国城市人均固废产生量是中国的3倍,中国的垃圾清运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农村地区垃圾处理仍处于初级阶段。农村地区每年产生垃圾总量稳定在6600万吨以上,人均垃圾产生量稳定处于0.3千克/天水平,人均垃圾产生量和垃圾清运比例有巨大的提升空间。我国垃圾焚烧率目前不到 40%。从生活垃圾清运量和生活垃圾焚烧量的数据分析来看,全国生活垃圾焚烧率为 39.33%。尽管焚烧率逐年提高,但总体仍较低水平。近年来我国逐渐从填埋处理为主的垃圾处理结构逐步向焚烧为主转变。一种原因是由于各地城市土地价格普遍呈现上涨趋势,造成垃圾填埋的成本走高,另一方面在于城镇化率的推进造成城市用地紧张,基础设施用地供给整体呈现萎缩趋势,垃圾填埋场的用地受限,因而填埋在垃圾处理市场占据的份额逐步缩小。2021年《“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底,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能力达到70万吨/日左右,城镇生活垃圾焚烧解决能力达到80万吨/日左右,城市生活垃圾焚烧解决能力占比65%左右。市场未来空间仍然十分广阔。

  盈利能力强、现金流好、回款周期短。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的毛利率与其它细分行业相比处于较高水平。 2017年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的整体毛利率36.53%,仅次于环境监视测定行业,高于水务、环卫、大气等其它细分。从净利率来看,2017年行业整体净利率为 19.26%,在所有细分行业中位列第一。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的项目属于运营类资产,项目投运之后每年能够得到稳定的垃圾处置收入和电费收入,因此现金流情况良好。与环保其它板块相比,垃圾焚烧发电行业 2018 年经营性现金流/营业收入比例为32.57%,在环保所有子行业中位列第二,仅次于水务运营行业。 从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来看,垃圾焚烧发电行业 2017 年周转天数为 76 天,在环 保所有子行业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危废和土壤修复行业,应收账款周转较快。

  竞争格局相对分散,前10行业集中度仅46%。国内从事垃圾焚烧发电的投资商约有 90 家左右,市场上比较活跃的主要是:锦江绿能、光大国际、中国环境保护公司、重庆三峰、上海环境、深能环保、广环投、绿色动力、伟明环保、瀚蓝环境、旺能环境、北控环境、中国天楹、天津泰达、中科集团、启迪桑德、中电投等。这一些企业共同的特点是:资本实力较雄厚、进入行业时间早、具备投资运营垃圾发电项目的充足经验。按照生活垃圾处理量计算,截止 2018 年 6 月,中国垃圾焚烧发电行业 CR10仅为 46%,行业竞争较为分散。光大国家、锦江环境、重庆三峰、中国环保、上海环境位列前五。

  运营管理模式:一次性投资较大,BOT成为普遍模式。垃圾焚烧发电的一次性投资比较大,国内一般会用政府投资模式、BOT模式,建设部2005年5月修订《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将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的主要模式,BOT在垃圾焚烧发电普遍开始采用。BOT模式具有减轻政府财政压力、提高运营效率及成本、合理承担分配风险、操作方法较为成熟等优势。

  垃圾分类综合体是由中国生态环境学者通过对国内外垃圾综合处理思路、技术、装备的考察调研,在国内率先归纳、总结出了“垃圾分类综合体”这一创新概念模式。垃圾分类综合体概念模式可以简单用以下公式概括:垃圾分类综合体=垃圾机械分选+湿垃圾联合批嘂+干垃圾碳化裂解

  垃圾分类技术:机械分类。垃圾末端机械分类,更具时效性、效率更加高、成本低、无需消耗大量政府行政、企业实施及个体人力资源,是现阶段最实用、最可行的一种分类方式。我国已有多个垃圾处理设备的制造企业,其采用技术引进、自主研发等方式对垃圾做处理,并制造出了垃圾分选机械设备。垃圾治理工作中,对生活垃圾的源头分类已经普遍运用机械分类方法。在垃圾分类综合体创新模式中,引进工业机器人,能够在垃圾治理工作中完全解放人力,通过工业机器人能够有效实现对垃圾源头的分类。

  生活垃圾联合批嘂及碳化裂解。2006年后,北京、鄂尔多斯及广东探索了序批式、大规模、自动化的厌氧发酵技术——联合批嘂技术的研发创新实践,各种生物质废弃物可大批联合、充分高效地完成厌氧发酵分解,产生高纯度沼气清洁能源、高效固液有机肥,该技术普遍适用于各种湿垃圾,将是未来垃圾分类综合体及很多生物质废弃物处理场景的标配。热解气化技术:碳化裂解。2018年碳化裂解工艺技术有了一个全面的提升,包括蓄热稳定温度场的建立、材料工艺可靠性、耐久性设计校核、燃烧器优化设计、炉膛内外热能动力优化校核及工业设计、自动控制更精确的实现等等,该技术以全新的形态对生活垃圾进行碳化裂解处理,在新的开创性垃圾分类综合体项目中,开启干垃圾碳化裂解正途。

  系统化、规模化、集约化、自动化——自控系统。为了使垃圾分类综合体超越现代垃圾焚烧设施,一个强大的自控操作系统是必须的。自控系统是在城乡垃圾分类综合体运行过程中,该系统主要有三种不同的控制方式相互结合,每种技术都是经过长时间 生产实践才开始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对于工业化、大规模化运行编程,对于各个子项及辅助子项的集成、集约化逻辑运行,都要在完善的自控系统中来完成和实现。

  垃圾分类综合体的优势——完美质能循环的实现。垃圾分类综合体让已被切断的物质循环模式重新循环起来,实现了不同物质形式、不同物质阶段的不同使命与价值,经由分质微循环,最终实现了分质循环。其实现了以下几方面完美的能量循环:大幅节约汽化潜热:低成本高效率转化表现,物质所含水既不会转化成难处理的渗滤液,也不会通过加热、焚烧而大量地带走热量,而是通过低能耗高效率的联合批嘂后转化成可分离营养液,或者残余少量含水只需适度干燥蒸发、循环等,特别节能;充分的利用微生物能:让大量“嘂族菌种”将生物质高效转化成沼气、沼肥,让人类通过与微生物和谐共处的方式解除对化石能源依赖的恐惧而重新燃起对生物能源依靠的希望,实际做到“惠而不费”;碳化裂解能量循环:通过绝氧“碳化裂解”这一方式,将生物质能清洁、高效地转换成氢气、甲烷和一氧化碳等优质燃气,工艺装置的巧妙设计不仅使得能量传递充分、能量损失极少,让人们跨入了精致、高能的“碳化氢能”时代。

  案例:杭州天子岭分类减量综合体。杭州自2016年起在全市规划建设垃圾分类减量综合体项目,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瘦身、脱水、除臭”,适应垃圾解决方法转变,提升垃圾解决能力。天子岭每天处理生活垃圾4000~5000吨,占全市的50%。天子岭分类减量综合体项目采用设计采购施工(EPC)总承包方式建设,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后,每天可处理生活垃圾2000吨、厨余垃圾200吨、大件垃圾200吨,通过脱水、压缩等环节,2000吨的生活垃圾将减量15%—20%,垃圾体积至少压缩一半,厨余垃圾减量可达70%。垃圾通过分类减量综合体处理,运输至末端处置厂后,可有实际效果的减少天子岭垃圾填埋量,改善天子岭的空气质量。天子岭分类减量综合体项目集合了垃圾处理过程中的干化、压缩、分选等多个功能,集约利用土地、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项目采用全国最先进、集成度最高的垃圾处置‘技术包’。以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采用的干式厌氧发酵技术为例,它是让有机垃圾在厌氧条件下转化为甲烷气,接着进行发电上网。采用的立式厌氧工艺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运行经济,技术难度在国内应用案例中屈指可数。

  建筑垃圾回收制品种类较多,应用场景范围广泛。建筑垃圾的很多废弃物经分拣、剔除、粉碎后,可作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包含(1)废弃混凝土和废弃砖石生产粗细骨料,用来生产相应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砂浆或制备砌块、墙板、地砖等建材制品。粗细骨料添加固化材料后可用在公路路面基层。(2)废砖瓦骨料可用来生产再生砖、砌块、墙板、地砖等建材制品。(3)渣土可用于筑路施工、桩基填料、地基建造等。(4)废弃木材类建筑垃圾可未被明显破坏的可直接重新用在建筑,破损木制构建可作为木制板材原料或用于造纸。(5)废弃路面沥青混合料可按适当比例直接用于再生沥青混凝土。

  建筑垃圾回收处理产业链可分为上游建筑施工、建筑垃圾回收机械制造和下游垃圾回收两个环节。产业链的上游的建筑施工公司主要产生建筑垃圾,而建筑垃圾回收机械制造公司制作相关回收机械设备,并未下游回收公司可以提供设备技术上的支持。产业链下游涉及建筑垃圾回收运营企业,使用再生材料销售企业。

  中国建筑垃圾产生量自2014年以来,以年复核增长率13.7%的增速持续迅速增加。从2014年的11.1亿吨增长至2018年的18.5亿吨。中建筑垃圾大致上可以分为四种,为土地开挖垃圾、道路开挖垃圾、旧建筑物拆除垃圾、建筑施工垃圾。土地及道路开挖垃圾占60%,建筑拆除及施工垃圾占比为40%。土地及道路开挖垃圾以渣土和碎石为主,主要回收方式为填埋,费用为60~100元/吨,建筑拆除及施工垃圾则以混凝土、钢筋、砖石为主,须有建筑垃圾回收处理公司回收处理。由于这类垃圾普遍具备回收价值,处理废为40~80元/吨不等。

  为妥善处理垃圾、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整合城司参与循环经济产业园的投资建议延申垃圾综合处理项目产业链,提高垃圾处理的效率和效益,垃圾处理园区化正在成为趋势,各地正在筹建垃圾综合处理产业园区(静脉产业园),与多种垃圾处理企业合作,形成静脉产业园式建筑垃圾回收处理产业的一大趋势。

  城司可依据自己的主导产业布局、区域发展重点,以及未来主业投资方向,选择性地参与循环经济产业的投资与发展。这里根据传统城司的产业布局,发展优势,及行业的发展特点,建议着重关注以下几大循环经济产业投资领域。

  基础设施及园区开发:无论是生活垃圾处理、建筑垃圾回收,以及其它循环经济产业,基于环保要求、节约集约发展目的,园区化都是发展都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随着“十四五”无废城市快速推进,大量的静脉产业园、工业园区的绿色、循环化改造正在进行。期间,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厂房、管网、生活设施等建设,都是城投可参与的主要领域。针对涉及自身主业的城投企业,也可当作主体,实施静脉产业园区的开发,形成稳定经营项目。目前,上海、南京、杭州都有自己城司主导本地静脉产业园的投资、开发和建设。

  垃圾焚烧发电:垃圾焚烧发电产业基于加快速度进行发展预期,持续稳定,以及较强盈利能力和现金流,对于致力于实现经营性产业布局转型的城司,是个很不错赛道,此外行业竞争格局还比较散,没形成比较高的行业壁垒。同时,可以和城市环卫行业形成有效的上下游协同。行业一般投资需求比较大,一般以BOT模式作为普遍模式。

  建筑垃圾回收及再制造:基于城投普遍参与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筑工程来说,建筑垃圾回收利用产业,可当作主业的自然延申,尤其针对涉足专配是建筑发展领域的建筑企业,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及再制造产业形成较为完美的产业链延申协同布局,打造自身稳健的行业发展架构。

  1. 政策风险:固废产业,受到政策影响较其它行业更明显,对行业准入要求、行业收益、发展趋势都将带来关键影响。因此,有关政策风险需要足够的重视,包括行业准入资质、补贴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环保要求、回收政策等,都可能带来行业发展的较大不确定性。

  2. 市场风险。循环经济的相关产业,虽然受政策影响较大,但市场化发展的新趋势比较明确,行业的竞争也逐渐激烈,相关领域的市场风险暴露会逐步加大,所以,企业的投资运营,必须最大限度地考虑市场之间的竞争格局、投资经营成本、综合效益及提升自身竞争优势,防范市场不确定性带来的相关风险。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